2021年4月15日,水利部、國家發改委聯合下發《水利部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聯合開展水利工程建設項目電子招標投標監管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進一步適應招投標全流程電子化交易新形勢,推進“互聯網+監管”,創新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活動監管方式手段,提升監管工作質量和效能,維護水利建設市場秩序,優化水利建設市場營商環境。
勢在必行
近年來,隨著國家“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深入推進,以及互聯網、區塊鏈等技術的發展,招投標交易形態產生了深刻的變化,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招標投標全程不見面成為主流趨勢,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從省域范圍內的橫向“塊塊整合”,逐漸發展為全國范圍內跨省市的行業縱向“條塊融合”,對監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為順應招投標全流程電子化交易新要求,水利部在中國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北京金水信息技術發展有限公司支持下,聯合多家相關單位,于2020年6月啟動水利工程電子招投標監管系統項目建設。目前,系統功能建設和數據交換通道搭建已基本完成,為電子招標投標監管試點工作創造了條件。
搭建“全國一張網”
根據《通知》,本次試點確定山東、陜西兩省作為試點省份,對水利工程電子招投標監管系統功能進行全面測試和驗證,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綜合利用移動互聯網、區塊鏈、智能預警等技術,實現網絡在線、事中事后和信用監管。
搭建水利行業電子招標投標“全國一張網”。依托全國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和中國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網絡,利用現有的水利工程電子交易平臺,“一網匯聚”全國范圍公共資源交易目錄內的水利工程項目招標投標交易、主體、監管等信息。為提升數據交換質量和效率,本次試點將結合水利行業招標文件范本,應用自主可控的OFD(Open Fixed-layout Document)國家版式文檔格式標準和二維碼技術,通過掃碼實現數據快速交換共享,在交換過程中利用區塊鏈技術及時上鏈存證,確保數據真實可信、不可篡改。
實現投資項目招標投標全過程在線分級監管和閉環監管。以投資項目為起點,通過投資項目統一代碼串聯所有水利工程招標項目,實現招標、投標、開標、評標、定標、合同簽訂、合同履約的全程網絡在線、數字化監管,支持各級監管人員通過在線下達監督指令、在線督辦等方式實現分級分類監管,整個監管過程中所形成的信用數據自動歸集并共享至水利建設市場監管平臺和信用中國,實現全程閉環監管。
構建三維預警分析模型實現智能監督。針對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監管重點關注的規避招標、圍標串標、資信造假、轉包、違法分包等行為,設置監督檢查項、監督指標和監督節點三維預警分析模型,在投資項目招標投標全過程的各個監督節點進行智能監控和預警提醒,助力精準、高效監管。
構建行業縱向垂直穿透式監管體系。結合手機掃碼技術實現CA的全國范圍兼容互認,確保電子招標投標過程數據文件操作人員實名制操作、在線數字簽名,以此為基礎實現從水利部,到省、市,直至招投標市場主體單位和從業人員的縱向垂直穿透式監管,確保數據來源可信可溯、責任永久可究。
實現信用信息一網通享助力信用監管。針對目前水利行業信用平臺和交易平臺之間因信用孤島產生的投標人反復截圖證明、資信造假難以核實等問題,建立水利建設市場監管平臺等信用平臺和交易平臺之間的信用信息共享路徑,市場主體通過電子數字身份認證,實時獲取并授權應用于交易環節,大幅簡化投標操作,并減少弄虛作假行為。同時,交易環節所形成的招標投標業績實時匯集共享至水利建設市場監管平臺,實現信用閉環監管,凈化水利行業招投標市場環境。
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根據《通知》,本次試點將通過實地部署和測試實證,不斷完善電子招標投標監管功能,建設電子招標投標領域首個行業垂直監管平臺。同時,對公共資源交易應進必進、“互聯網+監管”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投資項目編碼共享、信用體系建設、合同履約監管、異議投訴、可信交易和數據交換以及CA全國兼容互認等專題進行技術驗證和實踐論證,據此制定符合試點省份實際的實施方案,并研究制定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行政監督數據規范和行政監督平臺技術標準,為下一步開展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電子化、無紙化和數字化監管,以及后續擴大電子招投標監管試點范圍探索工作模式,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文章作者:北京中招互連應用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招公信鏈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胡志高